对自己都不狠,哪来的战斗力
内容来源:本文为中信出版集团《华为没有秘密3》书摘,笔记侠作为合作方,经出版社审核授权发布。
吴春波:山东莱州人,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自1995年起任华为公司高级管理顾问至今。
责任编辑 | 索菲亚
第 5243 篇深度好文:5100 字 | 10 分钟阅读
组织管理
笔记君说:
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,不是资源的竞争,也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。基于对华为20余年的观察与思考,华为公司管理顾问吴春波教授将华为在实践与理论上的探索,如何解决组织活力问题做一分享。
本文将核心解答“隐藏在巨大成功数字背后的,华为高速增长的驱动力及其驱动力的内在机制是什么,包括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一个大基数的公司保持如此旺盛的增长”等问题。
一、华为的成长发展是厚积薄发的成功
我认为,华为的成长发展是厚积薄发的成功,是等得及、不着急、坚守聚焦、持续压强、水滴石穿、久久为功战略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。
市场经济充满了机会,但改革开放40年,也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机会主义现象,企业如此,个人也如此。
大家都等不及,所以就不淡定,就焦虑,就会不择手段、不择路径,于是弯道超越、变道超越、造道超越等机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大行其道。纵观华为30 年的发展可以看出,它超越竞争对手都是在爬坡的时候。
30年来,华为像“龟”,准确地说,华为坚守着乌龟精神。在爬行的过程中,不断地积蓄力量,不断地强化机体,由“像龟”,变成了“象龟”。
华为10年的累计研发投入达到4850亿元,仅2018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015亿元。
这个研发投入是什么水平?在全世界研发投入最多的10家公司中,2017年华为排第8位,2018年提升到第5位。1996年的《华为基本法》里就定下了纪律,按照销售收入的10%提取研发费用。
有人说华为有钱,所以研发投入大,但华为没钱的时候也这么做。华为当年有个口号——“先生产,后生活”。我们现在都讲创新,什么叫创新?创新就要投钱,不投钱哪来的创新?
2018年华为的专利申请量是世界第一,现在平均每天申请8个专利,这些专利是怎么来的?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。而很多企业把创新与创业浪漫化、投机化了。
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竞争,本质上是龟兔赛跑。有些跨国公司是兔子,速度很快,但是老不跑;华为是乌龟,一直在爬。
中国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国度,改革开放40年给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机会,问题是我们怎样利用这些机会。我们不能追求机会主义,还是要相信坚守的力量,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。
华为30年的成长之路并不顺畅,一路风雨,一路艰辛,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,浑身是伤痕。它在一个广告中说,“没有伤痕累累,哪来皮糙肉厚,英雄自古多磨难”。
苦难一直伴随着华为的成长发展,它是华为的宝贵财富。华为是中国企业的一面镜子,它经历的磨难和现在的辉煌,让我们懂得怎样经营企业,怎样对待企业的成长。
二、组织如何充满活力?
从人力资源管理上下功夫
增长与发展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,企业辉煌之后,往往是衰落的开始,任正非在很多年前就提出“成功不是走向未来的可靠向导”。
企业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内部,借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概念,就是出现“熵增”,以至“熵死”。
对组织来讲,首要的课题在于保持开放,避免熵增,增加熵减,从而使组织系统充满活力。
中国古代经历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朝代更迭,这是什么原因?新的朝代建立,统治者励精图治,艰苦奋斗,随着皇位的更迭,积累大量的熵增,使组织机体没法承受,最后轰然倒下。
如果不能实现熵减,机体就会出问题,企业也是一样的。我们往往无法逃离这个规律,这是很现实的问题。
许多企业创业的时候大家都同心协力、同心同德、同甘共苦,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,另外三个“同”就出现了——同床异梦、同室操戈、同归于尽。
中国很多企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诞生的,基本上都活了30多年,也实现了所谓的辉煌,达到了顶峰,但是最可怕的就是达到辉煌。随着公司的所谓“成功”,熵增现象大量发生。
在组织层面表现为:经营规模扩大,管理复杂度增大,组织板结,流程僵化,信息传递不畅,协作效率降低等。
在个人层面表现为:安于现状,不思进取;明哲保身,怕得罪人;唯上,以领导为核心,不以客户为中心;推卸责任,遇问题不找自身原因,只找周边原因;等等。
这些现象的集中表现就是组织活力和组织的竞争能力下降。
华为曾总结出18种腐败行为,华为定义的“腐败”是广义的腐败,还包括“惰怠”。
任正非提出了华为要做到三个“祛除”:一要祛除平庸,第二要祛除惰怠,第三要祛除南郭先生。
那么,如何让组织始终充满活力?这个任务落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肩上。世界上最难管的就是人,企业做大了,就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。
一个老板管十几二十几个人很轻松,但是管两千人与两万人绝对不是同一个概念,所以有时候你没做好准备,最好先别做大,否则就是一场灾难。
华为在总结自己30年成长发展历史的过程中,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:人力资源管理是华为公司商业成功与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。
没有之一,这就是唯一。
也就是说,驱动华为成长与发展的不是技术、人才、资源,而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。
管理是华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。
怎样管理好人力资源,尤其是管理好知识型员工,使他们的能力和潜力极大地发挥出来,使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为企业战略目标做贡献,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,但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。
荀子曰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”我们不要抱怨现在的80后或90后,他们在组织强大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的作用下会做出改变,关键在于企业的“麻”是否强壮!
中国企业很幸福,因为我国的人力资源不仅是优质的,而且还廉价、勤奋、规模宏大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管理这些人力资源,激发其潜能,为客户创造价值。
三、狼性、艰苦奋斗、自我批判:
保持活性,华为对自己最狠
华为的企业文化不是所谓的“狼性文化”,这是外界给华为企业文化贴上的标签,但华为提倡狼性精神,其内涵特征包括三个方面。
首先是有敏锐的嗅觉,盯着客户,紧贴市场需求。
任正非曾提出:坚决提拔那些眼睛盯着客户、屁股对着老板的干部,坚决淘汰那些眼睛盯着老板、屁股对着客户的干部,这就是导向。
其次是强烈的进攻意识,像狼那样,闻到猎物的味道,就本能地扑上去,不开会,不讨论,不请示,不汇报,不纠结。
最后是群体奋斗,一个人走会走得很快,一群人走会走得更远。
保持狼性,首先在于头狼。华为的头狼不老。
任正非是1944年生人,44岁创业,如今年过70,满身是病,但他还在客户身边,持续地艰苦奋斗。
什么叫艰苦奋斗?首先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。《华为公司改进工作作风的八条要求》中前两条就规定:
我绝不搞迎来送往,不给上级送礼,不当面赞扬上级,把精力放在为客户服务上。我绝不动用公司资源,也不能占用工作时间,为上级或其家属办私事。遇非办不可的特殊情况,应申报并由受益人支付相关费用。”
2018年1月在玻利维亚,任正非提出:“我若贪生怕死,何来你们去英勇奋斗!”这确实振聋发聩,值得企业家们反思。
华为从2005年开始,每年都举行宣誓仪式,坚持了十几年。从上至下,各部门层层宣誓,宣誓的誓词是华为的“干部八条”。
宣誓的作用可能有限,但起码每年让大家热血一次,让大家警醒一次。宣誓是生产力,而不是生产方式,不是作秀,也不是走过场。
华为蓝军参谋部负责构筑组织的自我批判能力,推动在公司各层面建立红蓝军对抗机制,通过不断的自我批判,使公司走在正确的方向。
任正非签发文件,要求各级干部讲真话,不讲套话,不讲虚话。他说坚持真实,华为才能成长壮大。
华为心声社区曾有《寻找加西亚》一文引人瞩目,起因是一名叫孔令贤的员工2014年被破格提拔3级后,因畏于人言而离开华为。
随后任正非签发总裁办邮件,指名道姓地呼唤其回归,他在邮件中连续追问:为什么优秀人物在华为成长那么困难?为什么会有人容不得英雄?华为还是昨天的华为吗?为什么不能按他们的实际贡献定职、定级?任正非还隔空喊话,说是公司错了,公司对不起孔令贤,请他回来。
所以一个公司出现问题,关键是要有修正这些问题的决心和能力。
2018年1月17日,任正非签发文件,罚了五个人的款,包括他自己罚100万元,三位轮值董事长及人力资源高管各罚50万元。原因是华为海外业务中存在造假行为被查出来了,公司高管承担着 间接领导责任,所以被罚款问责。
对自己狠一点,对别人才能狠。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看,大家通常对别人狠,对自己却很宽容。我觉得华为最可怕的地方就在这儿,它对自己更狠。
四、对抗熵增惯性:
长期坚持艰苦奋斗,是最难的挑战
现在很多人讨论“996”工作制,我觉得这不是问题。只要有梦想,你就要奋斗,对现状不满,你也要奋斗,还有客户要求你奋斗。
有一大堆竞争对手围着客户,你干得好,客户都不一定选你, 更不用说你干得不好了。
奋斗是全世界普遍适用的朴实的价值观,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。长期坚持奋斗,这是最难的挑战。
像华为这样坚持几十年,还能够艰苦奋斗,真的不容易。企业大量的熵增是一种巨大的惯性,它会一直存在,尤其像华为当上了行业领导者以后,还能艰苦奋斗吗?这个挑战是巨大的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?
一是开放,只有开放,才能与外界有能量交换,有能量交换就是熵减。第二是持续地做自我批判。
华为的自我批判是一套体系,不是简单地开个民主生活会就够了。
自我批判就是熵减。
自我表扬大家都会说,但结果就是温水煮青蛙。对自己狠的人才可能对别人狠,对自己都不狠,对别人也狠不到哪里去,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战斗力。
五、开放和学习是进步的主要动力
组织开放,才能持续地吸取外部的能量,开放的系统才能实现熵减,避免熵增,使组织远离平衡,从而保持组织的活力,此其一。
其二,只有保持开放,才能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,知耻而后勇,不断向优秀的人学习。
保持开放(或谓拿来主义)、自我批判、持续对标学习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构成华为组织的内在驱动力,其闭合循环,就是驱动华为由小到大不断成长进步的内在驱动力。
华为可学的地方很多,我认为别的方面可以不学,但以下四点是关键的:
第一是学华为如何保持开放;
第二是学华为如何进行自我批判;
第三是学华为如何学习别人;
第四是学华为不能投机,不奉行机会主义。
华为一直在学习别人。
2012年12月28日任正非签发EMT决议《关于体验顺丰速运、海底捞服务的倡议》,倡议全体员工用一次顺丰快递,吃一次海底捞,感受它们的服务。
其中提出:“华为公司要同步于这个快速变化时代不落伍,就必须坚持自我批判,开放自己的心胸,不断地向优秀企业学习。”
有一次,华为员工在上海带着十几位客户在海底捞吃饭,结完账,华为员工回到吃饭的桌上,发现海底捞给他们上了一个果盘,果盘摆成了华为标识的样子。
做这个果盘需要人才吗?需要技术吗?需要资源吗?需要智商吗?海底捞做到了,为什么我们做不到?
我们学别人的时候总给自己找借口,敝帚自珍,强调行业不同、所有制不同、地区不同等。
华为是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学习,不问出处,只要对自己有益,只要别人比自己做得好,就先僵化、后优化、再固化地学习。
至于华为的开放、自我批判与标杆学习的目的,还是要回到企业的本质,回归到基本的经营管理常识,就是持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。
要用资本主义的方式创造价值,持续地发展生产力,持续地挖掘组织与个人的潜力;用社会主义的方式分配价值,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,让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;力出一孔地创造价值,利出一孔地分配价值。
华为对组织熵减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只有一个目的——使组织充满活力、开放、厚积薄发,增加公司的势能。
具体来讲,就是首先继续强调奋斗,而且要长期坚持奋斗;其次是人力资源要走向开放,别那么僵化,要加强淘汰机制;最后是抓好两个激励,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。
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构筑强大的价值链循环,全力创造价值,科学评价价值,合理分配价值。
通过构建有活力的机制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,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,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,持续地创造价值。
厚积薄发、保持活性、对抗熵增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,“头狼”任正非治下的华为,最可怕的是对自己最狠。
最后,用任正非的话回答华为到底能走多远,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。
华为公司未来的胜利保障,主要是三点要素。
第一,要形成一个坚强和有力的领导集团,但这个核心集团要听得进批评。
第二,要有严格、有序的制度和规则,这个制度与规则是进取的。什么叫规则?就是确定性,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, 用规则约束发展的边界。
第三,要拥有一个庞大的、勤劳勇敢的奋斗群体,这个群体的特征是善于学习。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笔记侠立场。
不同于以往的管理方法论
阿里三板斧